替三公消费说几句“公道话”
马长军
一提起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配备,都是唾沫横飞,一片指责,好像这“三公”罪大恶极罪不可恕罪该万死。难道这“三公”就没有一丁点的“优点”?我却不信。你别急着朝我咂板砖,我跟这“三公”可没丝毫瓜葛,我从来就没有享受“三公”服务的资格,今后估计也没多大可能。我需要事先声明,我就一介平民百姓,不是既得利益者,不会出于个人感情想替“三公”说好话找“优点”,我实在是气愤不过,舆论怎么能一边倒呢?为什么不允许“三公”消费者发表自己的意见?或许“三公”消费者不方便发言而忍辱负重?反正我这回豁出去了,我要站在“比较公正”的立场替“三公”消费说几句“公道话”。
就说公车配备吧,首先有利于拉动内需。有人牢骚,领导一换车也换,看上去车还崭新崭新的,新任领导就不坐了,浪费,极大的浪费。我说你错了,新领导当然要有新气象,这第一就是要起表率作用,要以实际行动带动消费,拉升经济指标。不仅车要换,办公设备也统统要换,连办公大楼也很有必要另起炉灶。一切以经济为中心,这就可以不断创造“鸡的屁”,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分析,这就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
公车消费真的可以大大带动经济发展的。媒体就曾介绍了一例先进经验,某地一辆公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。看啊,轮胎行业因此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,而且汽车修理行业也必然蓬勃兴旺,连废旧轮胎回收业的前景也相当看好。如果全国的公车都这样赛车似的换轮胎,那该创造出多么惊人的经济价值啊。何况这又充分表明,领导是多么的辛苦,常年累月夜以继日地奔波,相信加油站以及整个石油业的成绩也离不开公车的贡献。公路建设也要跟进,洗车也要成为热门职业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。
你看,这公车消费又促进就业了。难道不是吗?领导坐公车,都要配专职司机,全国多少公车就会有多少公车专职司机,恐怕比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还多。
有循规蹈矩者对公车消费意见不很大,只是反对公车私用。我劝你别死盯着制度,脑筋活络一点,好不好?“公车私用”这个说法有问题,纯粹乱造生词嘛,过去用就算了,以后应该改称“拼车”。好处显而易见,充分发挥公车的剩余价值,而且领导家属不必开私车,就有可能缓解交通拥堵。——你说干脆取消公车,领导也坐公交岂不更妙?唉,我前面的话算白说了吗?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。再说叫领导挤公交,耽误领导工作,就等于耽误大家的大事,还会败坏领导的心情,后果很严重的。领导家属享受公车服务,也就解决了领导的后顾之忧,领导就可以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。这道理不复杂吧?
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同样功不可没。旅游吃喝都属第三产业,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在“鸡的屁”中所占比例还太小,分量不足。普通百姓刚刚解决温饱,思想还没有解放,跟不上潮流,更不懂得寅吃卯粮跟国际接轨,哪里舍得天天过年大吃大喝,旅游还有点奢侈,哪能撑得起一个个朝阳产业?官员们在这些方面更要以身作则,冲锋在前,要以献身的精神,不怕吃出脂肪肝也不怕喝坏胃。事实上很多地方官员做的不错,表现积极,不仅搞活了地方的第三产业,还撑起了第三产业一片天。由于官员们不断出国考察,视野开阔,取回了很多有益的经验,吃的名堂越来越多,由此引导各地餐馆饭店不断创新,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,使濒危物种越来越多,激发了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热情。各个风景旅游胜地也因应公款旅游的需求,大力开发旅游资源,开山辟路,形成旅游景点的建设高潮。尤其是公费出国旅游,可以说是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。
如果取消公款吃喝公费旅游,刚刚进入春天的第三产业恐怕要遭遇严酷的倒春寒,飞机空座率会更高,比飞机飞得还高,很多旅游景点要受到严重打击,很多饭店可能会倒闭,很多人要面临失业的危险,简直是一种灾难,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。所以,不仅不能制止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,反而要高调提倡,建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明年两会上提出一项议案,设定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的最低消费标准,低于标准自行买单不予报销,并且重奖“三公”消费大户,要设集体奖、组织奖,更要设个人奖,要把“三公”消费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,不仅要使“三公”消费超过全国财政的教育投入,更要超越国防投入,争取使“三公”消费形成可以抗衡房地产业的新的经济支柱。
有人可能认为,“三公”消费加重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。嗨,你别忘了,“三公”消费虽然本身不纳税,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就等于创造税收吗?我想,您总不至于准备向“三公”消费征税吧?那才荒唐呢,“三公”消费的钱本来就是税收资金,谁会从税中抽税?
有人担心官员们会热衷“三公”而影响工作,我觉得这担心很多余。各地行政机关都是超编制的,办公人员绰绰有余。这一批消费“三公”去了,那一批为人民服务;那一批想去,这一批回来。一点都不误事的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消费了“三公”,公仆们应该格外精神饱满精力旺盛,工作再干不好,他们岂不愧对咱们的信任和支持?
上述论证可能不够严谨,不够完善,毕竟我不是经济学家,也缺乏理论水平,但我相信各位应该能够认同“三公”消费应该大力提倡这一基本原则,是不是还要立法予以保障,比如,对那些一再呼吁取消“三公”消费的人,治他个“扰乱经济秩序罪”,让“三公”消费放心消费,如何?
我这里就算抛砖引玉,欢迎各位认真研究,就这个问题,继续深入讨论。 |
替三公消费说几句“公道话” 一提起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配备,都是唾沫横飞,一片指责,好像这“三公”罪大恶极罪不可恕罪该万死。难道这“三公”就没有一丁点的“优点”?我却不信。你别急着朝我咂板砖,我跟这“三公”可没丝毫瓜葛,我从来就没有享受“三公”服务的资格,今后估计也没多大可能。我需要事先声明,我就一介平民百姓,不是既得利益者,不会出于个人感情想替“三公”说好话找“优点”,我实在是气愤不过,舆论怎么能一边倒呢?为什么不允许“三公”消费者发表自己的意见?或许“三公”消费者不方便发言而忍辱负重?反正我这回豁出去了,我要站在“比较公正”的立场替“三公”消费说几句“公道话”。 就说公车配备吧,首先有利于拉动内需。有人牢骚,领导一换车也换,看上去车还崭新崭新的,新任领导就不坐了,浪费,极大的浪费。我说你错了,新领导当然要有新气象,这第一就是要起表率作用,要以实际行动带动消费,拉升经济指标。不仅车要换,办公设备也统统要换,连办公大楼也很有必要另起炉灶。一切以经济为中心,这就可以不断创造“鸡的屁”,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分析,这就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 公车消费真的可以大大带动经济发展的。媒体就曾介绍了一例先进经验,某地一辆公车一年换了40个轮胎。看啊,轮胎行业因此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,而且汽车修理行业也必然蓬勃兴旺,连废旧轮胎回收业的前景也相当看好。如果全国的公车都这样赛车似的换轮胎,那该创造出多么惊人的经济价值啊。何况这又充分表明,领导是多么的辛苦,常年累月夜以继日地奔波,相信加油站以及整个石油业的成绩也离不开公车的贡献。公路建设也要跟进,洗车也要成为热门职业而倍受大学生的青睐。 你看,这公车消费又促进就业了。难道不是吗?领导坐公车,都要配专职司机,全国多少公车就会有多少公车专职司机,恐怕比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还多。 有循规蹈矩者对公车消费意见不很大,只是反对公车私用。我劝你别死盯着制度,脑筋活络一点,好不好?“公车私用”这个说法有问题,纯粹乱造生词嘛,过去用就算了,以后应该改称“拼车”。好处显而易见,充分发挥公车的剩余价值,而且领导家属不必开私车,就有可能缓解交通拥堵。——你说干脆取消公车,领导也坐公交岂不更妙?唉,我前面的话算白说了吗?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。再说叫领导挤公交,耽误领导工作,就等于耽误大家的大事,还会败坏领导的心情,后果很严重的。领导家属享受公车服务,也就解决了领导的后顾之忧,领导就可以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。这道理不复杂吧? 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同样功不可没。旅游吃喝都属第三产业,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在“鸡的屁”中所占比例还太小,分量不足。普通百姓刚刚解决温饱,思想还没有解放,跟不上潮流,更不懂得寅吃卯粮跟国际接轨,哪里舍得天天过年大吃大喝,旅游还有点奢侈,哪能撑得起一个个朝阳产业?官员们在这些方面更要以身作则,冲锋在前,要以献身的精神,不怕吃出脂肪肝也不怕喝坏胃。事实上很多地方官员做的不错,表现积极,不仅搞活了地方的第三产业,还撑起了第三产业一片天。由于官员们不断出国考察,视野开阔,取回了很多有益的经验,吃的名堂越来越多,由此引导各地餐馆饭店不断创新,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,使濒危物种越来越多,激发了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热情。各个风景旅游胜地也因应公款旅游的需求,大力开发旅游资源,开山辟路,形成旅游景点的建设高潮。尤其是公费出国旅游,可以说是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。 如果取消公款吃喝公费旅游,刚刚进入春天的第三产业恐怕要遭遇严酷的倒春寒,飞机空座率会更高,比飞机飞得还高,很多旅游景点要受到严重打击,很多饭店可能会倒闭,很多人要面临失业的危险,简直是一种灾难,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。所以,不仅不能制止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,反而要高调提倡,建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明年两会上提出一项议案,设定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的最低消费标准,低于标准自行买单不予报销,并且重奖“三公”消费大户,要设集体奖、组织奖,更要设个人奖,要把“三公”消费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,不仅要使“三公”消费超过全国财政的教育投入,更要超越国防投入,争取使“三公”消费形成可以抗衡房地产业的新的经济支柱。 有人可能认为,“三公”消费加重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。嗨,你别忘了,“三公”消费虽然本身不纳税,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就等于创造税收吗?我想,您总不至于准备向“三公”消费征税吧?那才荒唐呢,“三公”消费的钱本来就是税收资金,谁会从税中抽税? 有人担心官员们会热衷“三公”而影响工作,我觉得这担心很多余。各地行政机关都是超编制的,办公人员绰绰有余。这一批消费“三公”去了,那一批为人民服务;那一批想去,这一批回来。一点都不误事的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消费了“三公”,公仆们应该格外精神饱满精力旺盛,工作再干不好,他们岂不愧对咱们的信任和支持? 上述论证可能不够严谨,不够完善,毕竟我不是经济学家,也缺乏理论水平,但我相信各位应该能够认同“三公”消费应该大力提倡这一基本原则,是不是还要立法予以保障,比如,对那些一再呼吁取消“三公”消费的人,治他个“扰乱经济秩序罪”,让“三公”消费放心消费,如何? 我这里就算抛砖引玉,欢迎各位认真研究,就这个问题,继续深入讨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