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轻,云静,水清,人淡。陬市镇美得像被时光遗忘一般。 我总以为,陬市的某一棵树下,藏着通向世外桃源的门。 这个古朴小镇,静坐在桃源县城40里外的沅水北岸。 陬,读“zou”,意指角落。事实上,早在明嘉靖年间,它已是热闹集市。几百年前,它的河道泊满商船,街巷入夜笙歌不绝。 山风拂过稻田,我骑着单车在田间转悠。田野里,5岁不到的小源正有模有样地帮奶奶锄草;码头上,小美女雪宜在用手机给爸妈拍照;从观音寺镇过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,赶集回来的村民提着鞋赤脚走过;沅水河堤上,坐在车顶的伐木工人咧嘴笑着…… 晚8点以后,镇子黑下来,48岁的车工倪师傅做完活,点上一根烟,跟我唠嗑,回忆以前。 他说,多年以前的小街,很窄但很干净,街市热闹,远近商贾都来这做生意。“以前,有个叫‘田抛皮’的,常常来镇上耍杂技、变魔术,还卖狗皮膏药,蛮管用咧,买的人也蛮多。”陬市镇曾是南中国重要的竹木集散地。时间难追白马,后来,水运衰落,船夫渐散,它回归宁静。 走在陬市最热闹的解放街上,还能看见繁体字写的“某某水运公司”等字样留存,那些老字,总能莫名勾起你的流年往事。 远离城市,我来到这里,认识了他们,听他们讲各自的小镇故事,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脸。 离开之前的那夜,在陬市的月光下,我翻看这些安静的人像,看着看着,内心如有原野,突然被一簇火焰点燃。 喧嚣过后,每个人都需要一处静谧温柔的心灵驿站,比如陬市。 图/文 记者 范远志
天色渐晚,大人们在篮球坪里拉起一块幕布,放着经久不衰的革命年代电影,两个小朋友在幕布后面说悄悄话。我轻轻走过去,想加入她们的话题,而她们瞥了一眼这个面前的怪叔叔,叽叽喳喳就跑开了。
|